中國用油的實際成本與國際水平相差很小。所以,征稅的依據應該是國際市場價格。國際油價的確有投機炒作的情況,但是,價格沒有虛假的,過高的價格不會持久,大漲必有大落。 圍繞開征燃油稅,討論了14年之久,“慎重”得實在可以,據說主要原因是一直沒等到合適的時間窗口。眼下油價比較低,被認為是開征的好時機,而且機不可失。而消費者卻都在擔心征稅是否會引發(fā)油價上漲。各說各話,這其中有太多的誤會。 燃油稅并不是新稅。1994年稅制改革后,就開始對燃油同時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?,F在,有兩種說法,一是開征獨立稅種,二是提高燃油消費稅的稅負。對燃油征收增值稅的稅率是該稅的基本稅率17%,而消費稅則是從量定額征收,即按每升征收一個固定的數額。增值稅是普遍征收的,除了不動產和勞務之外的所有商品,都要征收增值稅;消費稅是在增值稅基礎上的重復征收,即稅上加稅,所以只選擇了11類產品征,而且稅率都很高,比如甲類卷煙的稅率是40%。燃油被選上,是因為燃油乃不可再生資源,需要抑制過度消費??紤]到燃油的使用者還要交納養(yǎng)路費等其他費用,所以,燃油的消費稅負比較輕?,F在征收燃油稅,不過是用稅代替費,恢復消費稅的本來面目,其意義并沒有到“重大”的程度。 如果說有某種積極意義的話,第一,是收稅比收費透明,交通部門征了多年養(yǎng)路費,卻從來沒有向社會公布過養(yǎng)路費的具體收支數字,將來的燃油稅肯定是要公開的。第二,養(yǎng)路費是交通部門征收,而且是屬地征收,而消費稅是中央稅,全部屬于中央財政的收入。這是一次利益分配的調整,各地方能得到多少收入,取決于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。 可是,匆忙就征稅,可能帶來不少問題。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和消費國,用油的實際成本與國際水平相差很小。所以,征稅的依據應該是國際市場價格。否則,建立在扭曲價格基礎之上的稅,注定是無效率的。 因此,比開征燃油稅更要緊的是,形成能與國際原油價格一致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。在這個基礎上征收的燃油稅,才會有效率。當然,從量征收還是從價按比例征收,結果是有差別的。從量征收,不管油價高低,稅收是不變的。這實際上是一種累退稅,油價越高,稅收負擔相對越低,反之則越高。當油價較高時,稅收不會推波助瀾拉抬油價。當然,定額可以調整。從價征稅,則有不同的效應,如果油價本來就高,再征稅,價格就會抬得更高。對于從價征收的稅率,人們有從30%、50%,到100%以上的多種猜測??墒侨缜八?,如果油價不與國際接軌,稅負的高或者低,都沒有意義。 顯然,為穩(wěn)妥起見,先要保證各方的權益不變,所以第一步,是要先把油價降下來,再根據各方認為合適的含稅價格,計算確定稅率。但是,在長期,則須以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作為征稅基礎??赡軙腥藫模绻麌H原油價格已非常高,再征稅,豈不是火上澆油?這是沒有辦法的,如果全世界用油成本都上升了,而唯獨我們還在享受低油價,這就是在浪費稀缺的能源。油價上升所增加的成本,理當由所有燃油的消費者分攤。如果不允許漲價,包括其中的稅收,就得補貼燃油的生產者和經營者。而補貼的資金,則來自于全體納稅人。放開價格,等于讓用油者直接承擔增加的成本,是更合理的做法,免去了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。如果國際市場油價下跌了,消費者還能從中受益,否則即使油價跌,壟斷的經營者還可以不降價,就如現在的情況。表面上是政府控制油價,背后還是壟斷者。油價的定價權應該還給市場,不必擔心會引起混亂,只要政府建立起石油的戰(zhàn)略儲備制度就可以應付意外沖擊。 還有人說,國際市場油價,可能并不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系,而純粹是炒作的結果。的確有這種情況,最近幾個月原油價格的巨大波動,主要就是投機造成的。但是,不管油價上升是否合理,價格沒有虛假的,人們只能接受。如果真的是炒作,過高的價格不會持久,大漲必有大落。 過去每次油價調整,都要補貼。隨著價格機制的規(guī)范,補貼應逐步取消,僅保留最必要的部分,主要是農民的農用機械的用油。以往燃油價格調整,對城市的補貼過多,不盡合理。比如對出租車行業(yè)補貼,就沒有必要。出租車行業(yè)可能會由于燃油稅的征收,增加運營成本,這完全可以也應該通過提高運價或者降低“份錢”來消化。份錢,是不合理的“尋租”價格,有取消的必要。最近部分城市出租車罷運,主要就是份錢太高。補貼出租車,其實是不打車的人補貼打車者和出租車公司,很不公平。對公交系統(tǒng)的補貼,也應適度,燃油稅對公交運營成本的增加是有限的,適度漲價,消費者完全可以理解和承受,只要通過聽證程序。更重要的是,在定價機制調整到位后,消費者的負擔將隨著油價的變動而消長,人們會習慣沒有補貼的生活。 總之,燃油稅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,是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理順,至于人們反復強調的開征時機,倒是無足輕重的問題。 |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本網站無關。本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本網站凡是注明“來源:七禾網”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outdoorsmanagement.com版權所有,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-88212938,并注明出處。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,請聯系0571-88212938,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。
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:劉健偉/翁建平
電話:0571-88212938
Email:57124514@qq.com
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:李賀/相升澳
電話:15068166275
Email:1573338006@qq.com
七禾產業(yè)中心負責人:果圓/王婷
電話:18258198313
七禾研究員:唐正璐/李燁
電話:0571-88212938
Email:7hcn@163.com
七禾財富管理中心
電話:13732204374(微信同號)
電話:18657157586(微信同號)
七禾網 | 沈良宏觀 | 七禾調研 | 價值投資君 | 七禾網APP安卓&鴻蒙 | 七禾網APP蘋果 | 七禾網投顧平臺 | 傅海棠自媒體 | 沈良自媒體 |
?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-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[浙B2-20110481]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[浙字第05637號]